肉饼博客

Talk is cheap. Show me the code.

0%

《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》金句摘录


作者: [美]洛莉·戈特利布

要心怀慈悲。

你没法逃避痛苦,只能承认。

讲述本身就是有意义的。

拯救我们的不再是任何道理或技巧,只有直面的勇气。

当痛苦终于被言说,人们才能获得最基本的勇气,去看、去感知、去信任。我们才有勇气从对方眼睛里看到自己在做什么,也有智慧去思考为什么做,或者,还存在哪些不同的选择。语言让我们沉静,不急着改变,而是储备时间与能源。交谈让我们接纳自己,接纳自己的痛苦,也接纳我们用来逃避痛苦的徒劳无功的尝试。等做好准备,它会转变成更积极的行为。

只有直面灵魂的人,才会觉醒。

我们有时会沉浸在自以为是的愤慨中,坚信自己绝对正确,还觉得受尽了冤枉和委屈。

变化也常常伴随着失去。无所失则不得变。

生而为人,总有不易。

因为只有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有能力,且必须靠自己的能力去建构生活,他们才能放手去改变。

完美是幸福的敌人。

生活中我们能掌控的其实原本就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多,但面对病痛才是最叫人无能为力的事。但如果最坏的情况真的发生了,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以自己的方式面对厄运,而不是听从别人的意见。

人们常常把麻木误认为是放空,但麻木不是感受的缺失,而是人在被太多感受吞噬的情况下作出的反应。

通向和平的道路正是与自己和解。

你会感觉到痛,每个人都会有感觉到痛的时候,但你不必让自己那么痛苦。感到痛不是出于你的选择,但你选择了让自己痛苦。

我们总是倾向于认为未来是还没到来的事,但却每天都在自己的脑子里构建未来。当此时此刻的一切支离破碎时,与之相连的未来也会随之瓦解。

失去梦想是一种非常非常重大的损失。

人们往往想得多做得少,死亡也只是存在于假想中的课题。

生活就是不确定性的代名词。

人格障碍是由长期存在的、贯穿始终的行为模式组成的,它就是一个人性格的一部分。换句话说,人格障碍是自我协调的,这就意味着行为是与行为人的自我概念同步的,因此有这类障碍的患者会认为是别人在给他们的生活制造麻烦。而情绪障碍是自我不协调的,所以此类患者对自己的处境感到痛苦。他们并不是自愿要陷入抑郁或焦虑,也不喜欢在离开屋子前把灯开关个十次,他们自己知道自己有问题。

分享食物能让人自然地产生亲近感。

诚实是比同情更有效的良药,它有抚慰人心的力量,却往往深藏不露。

大多数值得做的事情都不简单。

优质育儿的基本原则是适度、共情、顺应孩子的秉性——这些简单的原则并不会因为尖端的科学发现而发生改变。

愤怒是大多数人最容易进入的情绪,因为它是指向外在的,愤怒地责怪别人能让你感到痛快又义正词严。

安宁,不是要身处一个没有嘈杂、烦恼和辛劳的地方,而是即使身处繁杂之中依然保持内心的平静。

在某一个意识层面上产生的问题,无法在同一个意识层面上得到解决。

一个囚犯在不停地摇着铁栏杆,绝望地想要出去——但其实在他的左右两边都没有栏杆,都是可以出入自由的。

出路总是有的——只要我们愿意去看到它。

人们谈论自杀,通常不是因为想要终结自己的生命,而是因为想要终结痛苦。如果他们能找到别的出路,一定会想活下去。

后悔大概会带来两种结果:要么把你禁锢在过去,要么成为你改变未来的动力。

当你冒险放手一搏,你或许会跌倒,但你也可以爬起来,从头再来。

人们在人生连续的变化中作出的每一个抉择都基于两个因素的考量:恐惧和爱。

这就是悲伤:你会大笑,你会大哭,并且不断重复。

即使在一段普通的婚姻里,单是要平衡付出和得到就已经够难了,其中总免不了为了迁就对方而把自己的欲望和需求放到一边。

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把一切当作理所当然,当婚姻似乎要走到尽头的时候才知道缅怀对方的好

我行动得越快,看到的就越少,因为在飞速移动中,一切都变得模糊了。

耐心的定义是“可以承受刺激、烦恼、不幸或痛苦,而不表现出抱怨、愤怒、急躁或诸如此类的反应”。

在心理学上,耐心可以被认为是能够长期承受这些困境直到克服困难的能力。

人们想给自己的问题找到一个快速的解决方案,但殊不知一开始导致他们情绪问题的,就是生活中太过匆忙的节奏。他们以为现在的忙碌是为了以后能有机会享受生活,但往往,后来就没有“后来”了。

现代人总是觉得如果做事不够迅速,就会损失一些时间。但面对省下来的时间又不知该怎么办,只能打发了事,人们不会用多出来的时间去休息,或是联系朋友和家人。相反,他们总是试着往时间的缝隙里塞进更多的事情。

人生的四个终极问题是:死亡、孤独、自由和无意义

不确定性并不代表着丧失希望,而是意味着还存在可能性。我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——这怎能不叫人兴奋呢?我要做的是想办法最大限度地活出自己的精彩。

弗洛伊德认为,人类总是趋向于寻求快乐和避免痛苦(也就是他著名的“快乐原则”),而弗兰克尔则坚信人们最主要的驱动力不是以快乐为导向的,而是趋向于寻找生命的意义。

一个人可以被剥夺任何东西,除了这个人最后的自由——在既定的环境下选择自己抱持什么态度的自由。

在刺激和回应之间还留有一些空间,这个空间允许我们以自己的意志去选择我们的回应方式。我们所作出的回应包含了我们的成长和自由。

所以我说,你可以心怀慈悲,但选择不宽恕。有很多方式可以让生活继续,但其中并不包括伪装自己的感觉。

有时我们渴望别人原谅,只是为了自我满足;我们祈求别人的原谅,只是为了避免要自己原谅自己,因为自我原谅更难做到。

当人们自欺欺人地以为还拥有大把的时间,他们只会变得懒惰。

因为到最后,唯有爱能够赢过一切。孩子们,永远都要记得,真爱无敌。

做一个合格的成年人就意味着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,并且意识到需要自己为自己做决定了。

痛苦并没有高低等级之分——这也是我在心理治疗师的专业培训中学到的最重要的道理之一。人们所受的折磨不应该被拿来比较,因为痛苦并不是一场比赛。

“寸金难买寸光阴”的意义:我们生命中的时间都是上天借给我们的。年轻时我们以为自己的时间还多的是,但事实上,我们拥有的时间比想象中要少得多。

“未来就是希望,”朱莉说道,“如果你都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了,哪里还会有希望呢?你活着哪里还有盼头呢?你还要为什么而努力奋斗呢?”

我们所有人都在以同样的速度穿越到未来——每小时六十分钟。

当我们感到脆弱的时候,我们就像是生鸡蛋——如果摔到地上,蛋壳就破了,蛋黄和蛋白四处飞溅。但如果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富有弹性,那我们就会像是煮到全熟的鸡蛋——即使掉在地上受到震荡,也不会完全破裂,不会把周围搞得一塌糊涂。

希望孩子们以后都能健康地从原生家庭“分离”,实现自己的“个体化”。

生活的本质是变化,而人类的本性是抗拒变化。

坠入爱河的人不会老。不管你身心多疲惫,不管你曾经为爱受过多少苦,当新的爱情降临,你还是会感到充满了希望和活力,就像初恋一样。

失败是生而为人的一部分。

有多少人不去尝试他们生命中真正想要的东西,就是因为如果离达成目标只差一点,会比一开始就不去尝试更令人痛苦。

改变往往是“循序渐进地酝酿,又出乎意料地发生”。

或许幸福就在有时。

其实自由并不在前方,而是在我们的内心深处。

没到最后就不算结束。

我们在一生中跟自己交谈的次数比跟其他任何人交谈的次数都要多,但我们对自己说的话也不都是友善、真实和有帮助的,有时甚至都不能尊重自己。如果是对待我们爱的人、在乎的人,比如我们的朋友和小孩,我们绝不会说出那样的话。

一切都会有答案,顺其自然。

《圣经》里有一句话,大致意思是说:“你得先放手去做,然后才能有所领悟。” 有时候就是这样,必须放胆一试,从行动中去体验,意义才会最终显现。

我们都是在和别人的关系中成长的。每个人都需要听到另一个人的声音对他说“我相信你。我能在你身上看到连你自己都没看到的可能性。我能预见到一些变化即将发生。

我们生命中经历过的各种关系都不会真正结束——哪怕你永远都不会再见到对方。每一个你亲近过的人都会活在你的内心深处。过去的爱人、你的父母、你的朋友,不论他们是活着还是死了(不论这“死”是象征意义还是字面上的意思)——有意或无意间,他们都会唤起一些记忆,而且你常常能从他们身上看出自己是如何与自己和别人相处的。有时你会在心里和他们交谈,有时他们会在梦里和你交谈。

我突然留意到了皮肤上的温度,于是在路边停下了脚步,侧过脸,迎着太阳,让自己沉浸在阳光里,抬起眼注视着世界,我意识到,其实我还有大把的时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