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V肉饼王

Talk is cheap. Show me the code.

0%

早高峰地铁寻座指南

作为一名上班族,要想在苏州这样的准一线城市,每天高效便捷地完成通勤,地铁绝对是我的不二选择,相比电瓶车的行驶安全性、私家车的道路拥堵,以及公交车的等候时长,地铁在各方面都堪称完美,然而作为公共交通方式的一种,地铁也和公交一样,面临着棘手的问题—拥挤。

我是半年前开始坐地铁通勤的,之前也会偶尔在节假日乘坐,当时感觉个别站点上下客人流确实很大,然而现在看来,和早高峰通勤的人流相比,简直不是一个量级。在写文章的这个点,我查了下维基百科关于苏州轨道交通的一组数据:“高峰时期约为每小时4.5万人次…列车共4节编组…车厢类型为B 型,面积约53平米”,如果换算成单向客流,4.5万/2=22500人次,以2号线为例,发车间隔4分钟,早高峰共15班列车,则拥挤等级(车厢内每平米的站立人数)= 22500/15/4/53=7.07人/平米,即一张1.5x2的床上,要站21个人!虽然数据还不够精确,但也足见地铁的拥挤程度。

久而久之,在这样拥挤的环境下,要想每天以一个“自然的姿势”乘地铁,或者,在长距离乘坐的情况下,希望能找到一个座位,那就需要开始思考,并总结经验,我自己也尝试了下,这里分享一些“实战”后获取的技巧和心得,希望能帮助到其他人

  1. 错峰出行。这应该属于常识,有条件的上班族当然最好错开高峰,但对于大多数人,不太容易实现
  2. 选对等候的位置。什么意思?车厢与车厢连结处,也会设置少量的座位,但该区域空间较小,站不了几个人,如果你等候的位置,恰好对应到了这样的车厢,会影响你下一步的可选择空间
  3. 上车后请往中间走。这不是套话,曾经目睹无数次,在车厢上下车位置的人已成肉夹馍,但在车厢中间还有很大空间。原理很简单,中部再拥挤,最多站两排人,但上下车的位置,那真的是“只有更多,没有最多”
  4. 优先站在年纪较大的人面前。如果想后续有座位,这招绝对实用,原理也很简单,坐早高峰出行的阿姨伯伯,一般都是短距离乘坐
  5. 不要站在睡觉、闷头玩手机的人面前。这两类人都是会长距离乘坐的
  6. 遇到大包小包的人,如果中间有经过火车/汽车站的,可以考虑站在这样的人面前
  7. 注意观察拥挤的站点,提前做好准备

以上几点,其实还只是简单的技巧,相信很多人都知道。

此外,还有一种进阶的操作,是我偶然发现的,感兴趣的可以尝试:如果你仔细观察,会发现大部分人每天的生活基本是有规可循的,理解了其中的原理,对我们坐地铁有很大帮助,下面我举个例子:

曾经有一段时间,我每天都会搭8:15那班列车,上车后,在第二节车厢,找到一个穿灰色/咖啡色外套、提黑色公文包的男人,一般这个时候他都在玩手机,我会站在他面前,等驶过两站后,他下车,这时候我就有座位了,是不是很神奇?不过仔细想想,偶然中存在着必然,每天精确到点的起床、出门、通勤、工作,虽然很规律,但时间一久,就出现了高度的重复性,就像电影《土拨鼠日》一样,下一刻会发生什么,你都基本能预料到,同时,别人也能预料到你,看似不可思议的事,就这样发生了。